<code id="wnz40"><s id="wnz40"></s></code>
    <th id="wnz40"><video id="wnz40"></video></th>

            <th id="wnz40"></th>

            ·  綿陽廣播電視臺官方網站

            蒼山腳下一個和美鄉村的發展故事

            農民日報     2023-02-07 11:09            

              聊起蒼山洱海,說起大理古城,去過的人一定可以侃侃而談,但說起蒼山腳下、古城一旁的云南省永勝縣陽和村,或許你知之甚少,也許從未聽聞。不過,就是在這樣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里,藏著許多和美鄉村發展故事。它沒有《去有風的地方》里的故事那樣動人,卻足夠耐人尋味。

              十余年間,從一個衛生環境亂糟糟、干部干事輕飄飄、村莊發展靜悄悄的村莊,成為遠近聞名的衛生村、團結村、小康村、幸福村,陽和村的蛻變值得琢磨與思考。前不久,記者走進這個小村莊,聽干部、村民細細講述那些曾經的故事,用心感受這里美村、興村、治村的與眾不同?! ?/span>

              美村:網紅街到幸福村

              到過大理古城的游客,不少都會被古城里濃郁的煙火氣所吸引,也有不少會跑到周邊的村寨打卡。陽和村有這樣的一條網紅街,一端連接蒼山的山腳,另一端通向碧藍的洱海。在陽和村村民的眼中,這不過就是一條美食街,不知道什么時候,竟成了游客紛紛打卡的網紅街。

              陽和村黨總支書記、主任馬武超領著記者一路上坡,走到了這條街連接蒼山的這端。放眼望去,洱海波光粼粼,巨大的坡度頗有些315國道(青海段)U型公路的韻味,街道一邊的小茶攤更顯格調。馬武超說:“現在,這里也是村中一景了?!?/span>

              當然,陽和村的美并不止這一處網紅街。

              村里的每一條街巷,每一處泉水,甚至每一處停車場,都是構成美的要素,而且在它們的背后,還有不少故事。

              馬武超指著墻壁上的牌子說:“這就是我們村最有名的團結巷。當年,這條巷子過一輛自行車都費勁。后來,村里改造,老黨支部書記主動把大門后撤了1米多,群眾也紛紛跟著,你讓一點,我讓一點,才有了今天的寬敞?,F在,這一條還寫進了村規民約?!?/span>

              和而美,美而和?;蛟S,這個故事背后的真諦就是陽和村通向和美、幸福的密碼。

              村容村貌美了,庭院也綠了,馬武超和村干部還更注重提升“里子”。村里每一處泉水也很好地保留了下來,為的是讓人們能記得住鄉愁,記得住曾經的苦日子,更珍惜今天的幸福;村里建起了18套保障性住房和幸福食堂,讓五保老人、困難群眾安有所居……

              馬武超說:“現在,村里已經在規劃建設一處占地12畝的醫養結合養老院,讓老人們能夠享受幸福晚年?!薄 ?/span>

              興村:特色產業有奔頭

              在陽和村甚至整個大理鎮,一說起馬家園農家樂,幾乎無人不知,無人不曉。服務周到、價值實惠,關鍵味道還好,這是不少來過馬家園農家樂的客人對這里的贊賞。而馬武超和其他村干部給馬家園農家樂的評價則是:村里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“龍頭企業”。

              這個頭銜對于楊畫霞來說,可是沉甸甸的。30多年來,楊畫霞和愛人靠著勤勞,一點一點地積累成如今馬家園農家樂的這份家業。她告訴記者,從最初擺攤賣餌塊、米線,到現在有著70桌接待能力的農家樂,離不開家人的努力,更離不開村里的支持。

              楊畫霞說:“我們不能光把自己的日子過好,還得幫襯著大家一起致富。平常農家樂用工也有三四十人,忙的時候更多。她們都是村里相熟的姐妹,有的人在我們這已經干了10多年了,家里的日子也是越來越好?!?/span>

              可以說,馬家園農家樂的發展故事濃縮了整個陽和村特色產業的發展歷程。

              背靠蒼山,面朝洱海,距離大理古城僅10多分鐘車程,如此優越的地理區位優勢,是陽和村最大的財富。聰慧、勤勞的陽和村人早在30多年前就“嗅”到了巨大的商機。馬武超、楊畫霞都是最早干起來的人。

              馬武超回憶:“早些年,村里人用手扶拖拉機拉散客,跑運輸,做物流,現在已經有了10多輛大巴車和專業的旅游公司;以前,家家戶戶小打小鬧,推車、擺攤賣小吃,現在已經發展成了美食街,還有很多利用自家的庭院搞民宿??傊褪?,人人有事干,家家有錢賺?!?/span>

              正如馬武超所言,現在的陽和村擁有了餐飲、民宿、旅游服務三大特色產業。

              這不,今年的春節,大理旅游一片紅火景象,陽和村的人們也忙得不亦樂乎?! ?/span>

              治村:為民服務第一位

              治村的故事,還要從16年前馬武超返鄉擔任村干部那會兒說起。

              2007年,在外做生意的“能人”馬武超返鄉,回到南五里橋村,擔任村黨支部書記。南五里橋村是陽和村委會的一個自然村,也是一個回、漢、白等多民族雜居的村落。曾經的南五里橋村是當地出了名的“問題村”——干群關系疏遠、村民收入低、衛生環境臟亂、社會治安也不好。

              馬武超說:“當時,群眾遇上急事、難事,想找干部卻找不見,即使找到了,辦起事情也不順心。干部失去了威信,村里人沒了主心骨,別說發展了,就是想轉變都不容易?!瘪R武超思前想后,決定在村里實行黨員輪流值班制,先解決群眾找干部難、辦事難的問題。

              幾年實踐下來,南五里橋村也漸漸發生了變化,村容村貌有了提升,環境衛生有了改善,產業發展也有了起色,更重要的是群眾和干部的心又聚到了一起。

              群眾干部一條心,村里的事情就不難辦。

              2013年,馬武超開始擔任陽和村黨總支書記,將南五里橋村的治理經驗在陽和村其他5個自然村推廣。2020年,馬武超又帶領村干部到浙江考察,學習先進經驗,建立起了陽和村干部服務群眾網格化體系,讓黨員輪流值班制有了“升級版”。

              馬彥芬是陽和村的一名三級網格長,也是南五里橋村第二網格的網格長。她告訴記者,她和網格內的7名網格員會定期入戶走訪,聽取村民的意見建議,現場幫助大家解決困難與問題?!艾F在,村民大部分的問題和困難都能在網格內解決?!瘪R彥芬說。

              不僅如此,陽和村還形成了一整套完備的長效機制,如生活垃圾保潔制度、村民自我約束管理機制,以及群眾監督、媒體監督和村“兩委”監督相結合的動態監督機制。(郜晉亮)


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綿陽市網信辦 0816-2330639
            |
            四川省互聯網不良與違法信息舉報中心
            |
             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
            猜你喜歡 點擊排行 更多

            蒼山腳下一個和美鄉村的發展故事

            農民日報


            0

            0

            0

            2023-02-07

            網站聯系電話:0816-2272579
            |
            傳真:0816-2278329
            |
            建言反饋:myntv@myntv.cn
            |
            CNZZ
            |
            百度統計
            |
            直播綿陽APP下載
            |
            呼叫中心:0816-2400000
            © 2016 主辦:綿陽廣播電視臺
            |
            承辦:綿陽廣電視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
            |
            違法舉報:綿陽市網信辦 0816-2330639
            |
            四川省互聯網不良與違法信息舉報中心
            |
             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
            2020国产精品极品色在线